脈輪能量
阿育吠陀的歷史起源於印度,出自吠陀時期最古老的神聖經典。「脈輪」可說是阿育吠陀的基礎。阿育吠陀被視為世界上最古老的保健系統之一,其醫學不僅能治癒疾病,也是一門真正的生命哲學,能教導我們如何顧及健康生活理念。阿育吠陀所涵蓋的不僅是身體層面,也包含更精微的層次,如氣脈(prana)、能量,和遍布自然界萬物的生命力。如果我們的生命能量流通良好,健康會變好,意識水準能提升,亦能感受到自身與天地萬物的連結。

為了確保身體的健康,阿育吠陀的兩大基本作法是,維持健康的飲食和良好的消化系統。如果消化系統出現功能失調,身體的細胞和組織無法正常運作,就會導致各種疾病。阿育吠陀站在治療和預防疾病的角度來說,是把飲食法置於首要地位。在阿育吠陀中,注重食物的純淨天然和取得來源是最基本的事。
脈輪(chakra)是梵文字,意思是「輪」。脈輪處於人體的精微體層次中,可接收、轉換及傳送生命能量。從脊柱底部到頭部頂端處,共有七個主要脈輪,影響著我們的健康,還有意識和心靈。為了達到生命的和諧,所有的脈輪應該要打開並互相協調。每個脈輪都有其特定的頻率,並帶有各自的符號、音符、顏色、元素、內分泌腺(腺體直接分泌激素到血液中),也有影響感官、行為和情緒的功能。
靜坐冥想,同時結合音樂和顏色,是活化脈輪時最常用的方法。宇宙中所有的動態,因為有振動,所以有振波,也就有聲音和顏色。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,亦有特定的共振頻率波動。這也是為什麼每一個脈輪有其連結的特定聲音和顏色。色彩療癒法便是建立在此基礎上。顏色放射出的強大振波,會對人體產生調節作用,無論是身體或精神層面。
人體本來就有強大的自癒能力,只不過我們的肉身大多處於在脈輪失衡的狀態(能量缺乏或過剩),自癒力就會低下無法維持身體的平衡,造成容易生病或是身心失衡。七個脈輪有特定對應的腺體跟振動頻率,當某一個脈輪失衡時,對應的臟腑也會失去應有的平衡,產生病痛跟疾病。
回到內在小宇宙 平衡脈輪、優化生命

1.海底輪
從身體層面來看,影響著腿部、膝蓋、骨骼與生殖能力。海底輪的元素是土、大地,大地是一切萬物的源頭,承受著所有的一切,是生存與安全感的來源。失衡會讓我們產生焦慮與不安。
2.生殖輪
從身體層面來看,影響著我們的生殖系統、泌尿系統和性腺。下腹輪的元素是水,是性能量的顯現。掌管著感覺、感受的能力,更會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情緒起伏與變化。失衡會有不喜歡自己、悲觀的情緒。
3.太陽神經叢輪
影響到消化系統、免疫系統、腰椎神經叢等。代表的元素是火,是將食物轉化成營養素的地方。這個位置呈現出我們對人生的熱情與動力,失衡時會產生消化問題,人也會懶洋洋,對人生與事情提不起勁。
4.心輪
位於上下七輪的正中央,是身體的樞紐,是第一個高振動頻率的脈輪。主掌呼吸系統、心血管系統與免疫系統。元素是風,是一種流動的能量,更是慈悲與愛的所在地,失衡時會出現執著、過度保護自己、不客觀等。
5.喉輪
我們甲狀腺體所在處,神經傳導的總樞紐。元素是「聲」,聲音的元素是風,是一種流動、共振、共鳴的能量。呼吸的順暢度更是代表著生命的強弱程度,失衡的喉輪會有咳嗽、喉嚨卡卡、有話不敢說或甲狀腺失衡。「」
6.眉心輪
眉心輪又稱為「第三眼」梵文是Ajna「覺知」的意思。在生理層面上,是腦下垂體、松果體與腦下垂體的所在處,也是身體能量最關鍵的指揮中心。當眉心輪失衡時,容易會有失眠、想太多、思緒紛亂…等。
7.頂輪
人體「百會穴」四個手指以上的位置,影響著我們的靈性、覺醒、生命本質等。元素是空,同時也代表著無限、自在與萬有。頂輪跟我們的海底輪相通,根基一定要穩固才能夠往上發展與延伸。失衡會有頭痛、愛做白日夢、記憶力衰退。

人體本來就有強大的自癒能力,只不過我們的肉身大多處於在脈輪失衡的狀態(能量缺乏或過剩),自癒力就會低下無法維持身體的平衡,造成容易生病或是身心失衡。七個脈輪有特定對應的腺體跟振動頻率,當某一個脈輪失衡時,對應的臟腑也會失去應有的平衡,產生病痛跟疾病。